高铁扒门事件:你身份标签的社会属性,以及破坏规矩的代价。

2018年1月31日 0 条评论 604 次阅读 0 人点赞

本文作者:啊邦同学。小酒馆特约作者,知乎知名答主,武汉大学在读博士。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关注作者知乎。

时钟倒拨6天,1月5号下午。合肥一位女子的“高铁扒门”,曾让“人民网”这个量级的媒体点名批评,后来调查发现,当事人是一名小学教师,事后她辩解道“我教学又没过错”、“我是在火车站犯了一点错,为什么我的工作单位给予我不相干的处罚。”

很多人对她的行为和辩解表示愤怒,但也有部分人为这位女老师鸣冤,例如“一件小事而已,被骂成这样,老师重要的是教学,人非圣贤,差不多得了”。

我当然,反对辱骂式的网络暴力,那我们首先刨去污言秽语的口诛笔伐,不妨做个有意思的事——我们来看一下这件“小事”的争议的本质,究竟是什么?

1.身份标签和社会属性

古人说“为人师表”,这句话背后的真正社会属性含义,不是说“这个人因为当老师,所以很崇高”,而是“老师”这个社会标签,就是代表了“表率”,非能“表”者,不能真正胜任。

这正是,整个社会对“为人师者”的期待,但很多人其实没发现一个问题——社会对老师这个群体的这份期待和要求,其实是很狡猾的。

普通奋战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,在非省会城市的普通学校,如果不通过其他途径,获得的基本的物质福利待遇,其实是不高的,而他们的工作辛苦程度其实是不低的。除开一切的临时岗位,普通小学,初中,高中事业编制的教师群体在所在城市,大概就是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平。

这个社会不存在某一个行业,在享受着社会顶级声誉的同时,还享受着顶级的薪水,加上事少又轻松,如果有,那必定是有极高的门槛并且特别稀缺。

——教师们折损掉的群体平均收入,被这个群体相对更高的社会声誉补偿了,例如,一提到老师,大众印象就是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一提到娱乐圈,大家不忘调侃一句“贵圈真乱”

——这个社会机器的运转如此狡猾,在平稳的年代里,体制会用最低的成本维持着机器的良好运转。

在这样背景下,教师们享受到的声誉,就是一种社会的付出性期待,如果你作为老师,行为与社会属性不相称,就和“拿钱不办事”一样恶劣——这也就是为什么,同样是权力地位不对等下的性侵事件,金融公司的经理性侵自己的秘书,远不如博士生导师性侵自己的女学生具有新闻爆炸力,你的标签属性就在这里了。

换句话说,作为小学老师,完全不应该做这样的事,这个和你月工资2000还是20000没有一毛钱关系,你具备了自己的身份标签,却而做了与标签属性不符的事,别怪社会反手给你一个大巴掌。

2.“扒个门而已,晚开车2分钟怎么了?!”

说到破坏规则,不妨先看一下当事人的解释和视频

高铁扒门事件的解释长文
罗海丽老师: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拦高铁事件,确实有这么个事情,中间也发生了一些不愉快。但很多说法是不是网上说的那样的,第一我老公没有迟到,我们一家三口是一起进车站的,第二我没有拦动车。 上周五,我和老公带着女儿去广州办事。坐的是G1747次车,从合肥到广州,原定16:39发车。因为我们跑错了车站,到检票口的时候已经是16:37了,但我在出租车上查到这个车已经晚点到16:52发车了。 当时我知道快赶不上了,就拉着女儿跑在前面,老公拿着行李在后面。到检票口的时候,检票口没有关,有工作人员,但工作人员没有检我们的票,也没有拦我们,就放我和女儿过去了。下去之后,我发现老公没下来。给他打电话,他说他被检票人员拦下了。当时我们的身份证和行李都在我老公身上。 当时我在跟列车长说,我老公就在楼上,10秒钟就能上车,麻烦他用对讲机叫楼上放一下行,但他们就是不帮我说。我下去的时候,看到车还没有开,车门是开着的。我觉得动车在一个站就停10分钟,我还剩2分钟,我为什么就不能上车呢?只要我老公10秒内能下来,就没事了,我当时是不是只能让我老公下来?我这样做有错吗?我觉得10秒钟就能下来的事,为什么就不让他下来呢,我就在门口站着了。 我跟他讲了事实,我老公就在上面,10秒钟就能下来。从头到尾,他们总共拉了我5分钟,但他们就是不打电话给楼上工作人员,把我老公放下来。如果当时沟通好了,10秒钟就解决了,根本不影响动车的开车。 再说一次:我没有拦着车,我只是个人,怎么可能拦在动车前面阻止它开呢?! 最后,学校凭什么让我停职?我教学又没过错。如果觉得我扰乱公共秩序,我也受到了警方给予警告以及批评。我是在火车站犯了一点错,为什么我的工作单位给予我不相干的处罚。

 

我发现近几年的社会热点事件,往往有一个共同的,很有意思的现象,那就是你看当事人的辩解,他们往往苦衷顺理成章,行为情有可原,有时候更像一个真正的受害者,最后破坏规则好像还很对。

比如像这件事,你越看当事人的自我辩解,越觉得是工作人员不配合,让原本是个小事,变成小事化大,大事化炸,最后炸成焦点新闻。

果真如此吗?

旁观者很多时候,容易被廉价同理心蒙蔽,而规则存在的价值,就是你想要着急站队时候,及时泼来的冷水。

扒门女子的辩解里有一句容易被忽略的话,叫做

“因为我们跑错了车站”

这个最重要的主观原因,被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了,换句话说,她并没有思考也没有觉得自己“跑错车站”这件事,值得付出代价,而是“我们已经快晚点了,你们何必较真,为何不通融一下”。

“跑错车站而迟到”,确实是人之常情,但“我同情你,但我不能原谅你”,就是规则存在的最大价值。

我相信大家这几年,见过了太多次破坏规则而产生爆炸性热点的社会事件:

比如八达岭动物园擅自开车门被老虎咬死母亲,咬伤自己的女游客。
比如因为自己误机而大闹机场,掌掴工作人员的女博士。
比如自己坐过站,却抢了司机方向盘导致全车人受伤的女乘客。

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,而不知敬畏规则,是很多人人生悲剧的根源,更恶劣的是很多人还因为某个个体的破坏规则而无辜受伤,甚至陪葬。

小学时候,老师对学生的期末评语常出现一句话,叫做“该生热爱集体,关心同学”,很多人被这么夸了,却始终不明白真正的意思,实际上,集体就代表了社会体系,而同学正是你抬眼可见的他人。

有人问了,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不好吗?干嘛要守规矩,为他人着想?实际上,良好规则的良好运转,恰恰是你我他拥有优质生活的最低成本,在一个肆意被破坏规则的体系里生活,人人都不安全。

今天你扒门被罚的款,受的处分,被网友们群体性责骂,正是破坏规则的清晰代价。这个不呈线性关系的破坏—惩罚机制,应该在你踏出作死第一步的时候,就要想明白。

事后喊冤当然是容易的,但往往,觉得自己没错的人,会在事后陷入更大的自我安慰里,如果没意识到破坏规则的严重性,下一次这种人搞个更大的新闻那无非“不是今天就是明天”而已。

说到底,在某些方面,破坏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如此之低,让很多人觉得与其循规蹈矩,不如以身试险,比如我迟到了没事,你的高铁等我几分钟就完了呗,看你能把我咋滴。

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信用体系和社会规则的运转,能够达到在“翻墙进去看老虎,结果被老虎吃掉”,以及“正常买票看老虎”中二选一的话,我相信脑子没坏的都能知道怎么选了。

— THE END —

Hwang

简简单单一些事,平平淡淡一个人。